福建省2011中医健康管理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和发展情况

发布时间:2022-06-06

    为加快促进福建省中医健康产业发展,积极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中医健康管理研究领域的协同创新,由4001澳门老百汇www网址下载牵头,联合厦门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福建省海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福建仙洋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于2016共同组建中医健康管理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中心紧紧围绕我国人民群众在健康管理方面的重大需求,以机制体制改革为重点,以创新能力提升为突破口,整合协同单位在学科、人才、科研等方面的优势资源,经过前期培育,确立了(1)中医健康理论与功能状态测评共性技术研究;(2)中医诊疗设备信息化智能化研究;(3)中医健康大数据管理、服务模式与应用研究3个主攻方向,建立了中心组织管理体系,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技创新、推广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建设初期提出的总体目标为:主动对接福建省民生工程发展重大需求,围绕中医健康管理过程中的状态信息采集、功能状态测评、干预方案生成、效果评价等关键技术环节开展系列研究,形成一套中医健康状态服务模式、技术产品、仪器装备及配套信息服务技术平台,使中心发展成为中医健康管理研究基地、中医健康管理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中医健康管理企业服务基地、中医健康管理创新成果孵化器及应用转化基地。

中心于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围绕主要机制体制改革、科技创新、学科发展、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国内外合作交流、社会服务与贡献进行了建设发展。

一、经费使用情况

截止到2019年12月31日,福建省中医健康管理协同创新中心到位资金省专项财政资金1500万元;实际支出1036.66万元,结余463.34万元(具体见表1)。经费由中心统筹规划和使用,严格按项目任务书、经费预算要求和任务执行情况分配给各项目承担或参加单位。中心各类项目经费管理严格遵守国家科研经费管理规定和4001澳门老百汇www网址下载财务管理制度,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由福建省中医药大学监审处严格监督管理。

资金主要用于:创新团队建设,创新人才培养,人员聘用,科研经费,研究生培养,设备购置,专利申请、维护,中心日常运行。经费支出管理实行中心责任制、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科研、财务、审计部门相互配合,项目管理、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履行职责和接受监督相互统一的体制。

中心各类项目经费管理程序严格遵守4001澳门老百汇www网址下载财务管理制度,资金使用合法、合规。

1 经费使用情况      单位:万元

单位

预算

支出

结余

4001澳门老百汇www网址下载

900

592.98

307.02

厦门大学

200

162.57

37.43

浙江大学

200

107.3

92.7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100

88.81

11.19

福建省海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50

50

0

福建仙洋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50

35

15

合计

1500

1036.66

463.34

 

二、建设与创新成效

1.科研创新与产出

取得技术性发明“一种基于中医五行人体质分类的面型采集与分析系统”、“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用于生化检测的NFC标签传感器系统及其应用”、“用于中医健康状态分析的四诊表征信息融合方法”等24项专利。

完成重大科研任务及理论研究团队将中医诊断学理论拓展深化,构建了“中医状态学”理论体系,于2016年8月正式出版《中医状态学》一书。《中医状态学》提出维护健康的关键是对生命全过程健康状态的把握,倡导立足于大公共卫生、大健康的背景,结合中医诊疗思维模式、系统科学、生物工程、计算机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理论和技术,对人体状态进行实时动态个性化的把握,为健康管理和预警提供可靠的依据。基于中医状态学理论指导,建立中医健康管理理论体系,为构建人体健康状态辨识、干预、效果评价、服务模式、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提供理论和方法学支持,并于2019年5月正式出版《中医健康管理学》,作为第一部系统的中医健康管理理论专著,被业界誉为“中医健康管理奠基之作”

建设了高水平创新平台2017年2月中心评为福建省第二届企事业人才高地通过人才高地形成人才聚集效应,吸引越来越多中医健康管理相关的高层次人才进入团队工作,为中医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建立面向需求、寓教于研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模式,通过一定的激励机制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并建立了以企业为依托,以创新项目研究为载体,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期间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51项,其中新增课题33项。国家级课题24项,其中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海峡联合项目1项、面上项目11项,青年项目10项;省部级课题26项,其中国家科技部子课题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重大疑难疾病临床服务能力建设项目1项、中医药标准化项目2项,省科技厅高校产学合作项目1项、自然科学基金19项、引导性项目1项,省属高校科研专项1项。发表论文共计202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28篇,SCI论文40篇

2.社会服务与贡献

中心构建了中医健康状态辨识方法以及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方法体系,研发了集健康评估、中医四诊信息采集、风险预警、干预和评价为一体中医智能诊疗设备,利用智能设备、大数据技术和网络平台实现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全人群中医健康管理。在与福建省人民医院、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福建省第三人民医院、三明市中医院、龙岩中医院、尤溪中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福州杏福中医、福建晋江凤仪堂等民营健康管理服务机构等合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健康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探索出了一套有中国特色中医健康管理模式——“越人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并在福建省中医健康管理(治未病)联盟单位示范推广应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为提升我省中医健康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促进我省健康管理服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心自主研发的中医健康管理太空舱在福建省第三人民医院中医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了应用,受到广大人民群众欢迎,新华社进行了专题报道。目前健康管理中心已建立15个病种的慢病管理规范,创建23个微信群,3个微信公众号,通过微信公众号为11000余人提供健康科普知识,已为8000余人建立健康档案,采集中医健康数据14131条,出具健康报告数据1700条左右;三明市中医院采集中医健康数据271,龙岩中医院采集中医健康数据889条 ,尤溪中医院采集中医健康数据271条。

利用国家级平台推广中医药健康科普文化。定期推送中医药文化科普漫画连载《团团健康小课堂》80余篇,以轻松诙谐、简明易懂的语言描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健康问题,以中医思维给予解答引导,对中医养生观念的普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迄今累计阅读量逾1000万人次,其中单篇最高阅读量超140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怎么看?丨团团健康小课堂),有效地辐射了全国青年。

2017年6月福建省第三人民医院获评省级“中医健康状态评估与监测示范基地”,2019年福建省第三人民医院中医健康管理中心评为福建省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拳头产品中医健康管理太空舱多次亮相国内各大展览现场。先后于2017年、2018年、2019年连续三年参加中国“6·18”海峡成果交易会,得到了原福建省委书记现中央书记处书记统战部长尤权、现省委书记于伟国等领导的高度赞扬;参加由中央对外联络部主办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展览,得到了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宋涛等领导的高度评价;连续两年参加“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中医健康管理太空舱获取了全国政协副主席何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余艳红书记、于文明局长等领导的高度赞扬;先后两年参加数字中国峰会;2018年获邀参加香港创科博览2018展出以及中医中药中国行(澳门站)活动。此外,中医健康管理太空舱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领导的一致好评,世界卫生前总干事陈冯富珍女士亲自体验中医健康管理太空舱、匈牙利前总理迈杰西先后两次到访了解中医健康管理太空舱等。目前中医健康管理太空舱已经落地菲律宾,共同参与中国-菲律宾中医药中心建设;在福建福州、龙岩、泉州、厦门等地已进行临床应用。

2016-2018连续3年,受中华中医药学会委托,为“全民中医健康指数”研究提供技术手段。该研究以中医的基本理论为依据,运用中医状态学的原理和方法,从中医角度对全国城镇居民的健康状态和养生状况进行调查,发布了“全民中医健康指数”报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和好评。该研究推动了中医药行业与大数据分析接轨,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提供新思路。为人民的养生保健提供指导,为政府的健康政策提供参考,为中医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依据。

3.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

中心以项目为依托,成果为支撑,推动高层次青年创新人才培养。采取人才引进和自主培养相结合的队伍建设模式,倡导团队协作精神。团队实施“人才+项目”的培养模式,组织立项20余项课题,用以培养一批优秀的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加快拔尖人才培养;鼓励青年人才积极申报和参与行业相关的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产业化科技攻关项目、国际科技合作项目,重点培养一批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

中心拥有一支职称、学历、学缘结构合理,多学科交叉、精诚协作的教学科研团队,在中医诊断学和中医健康管理研究领域居于全国领先水平,团队发挥平台优势,紧盯学科前沿,以研究方向为引领,引进外校教授作为团队博导,促进创新团队培养,在学科交叉、学术融合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大作用,成功获评福建省企事业单位人才高地。未来中心将继续做好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科研平台在高层次人才引进、青年人才培养中的“筑巢引凤”、“孵化器”作用。

中心以中医学科为基础,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选择4个重点方向,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5年来,中心培养了31位博士,146位硕士,先后有13位教师任研究生导师,举办了中医状态辨识理论与应用技术学习班和中医健康状态评估与监测技术培训班,培训人员五百余人,以此带动健康产业的发展,并从培养模式上吸引研究生对中心保持向心力和凝聚力。学科在高层次人才和专家学术继承人培养方面卓有成效,一些优秀毕业生已经进入中医健康管理领域的工作,受到用人单位好评。目前,我中心正在与学校成人教育学院开展合作,培养中医健康管理师。

4.学科建设

本中心依托的主体学科为中医诊断学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和福建省重点学科。经过5年的积极建设,在学科队伍建设、教学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社会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科的水平得到了发展,目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中医健康认知与状态辨识”成为学科的一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建立了以状态为中心的中医健康认知理论,创新性提出中医健康状态辨识理论,把传统的中医诊断学从立足于对疾病的诊断扩展到对生命全过程健康状态的把握,构建了人体健康状态辨识的方法学平台,出版了《中医状态学》一书,在中医健康状态辨识研究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学科在中医健康状态整体动态辨识法研究、证素辨证研究、中医误诊学研究、证与证候客观化研究等领域保持领先,编著了第一部中医健康管理研究专著《中医健康管理学》,建立了健康状态辨识的理论和方法,构建完整的中医健康管理的理论体系,解决了中医健康管理顶层设计缺少理论支撑的问题,完善中医健康管理顶层设计;同时建立了中医治未病服务模式,为中医健康服务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技术平台,创新中医诊断学课程体系,得到中医药主管部门和省委、省政府的肯定。

建设期间中心发挥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的示范引领作用,以项目带动学科进步和人才队伍建设,已逐渐发展建成了一个中医诊断学为核心、涉及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信息学和计算机等多学科专业人员和实验技术的大型研究基地,并带动和影响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2019年,福建省中医四诊智能诊疗设备工程研究中心获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列为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现拥有省部级平台8个,包括福建省中医四诊智能诊疗设备工程研究中心,中医健康服务与产业发展研究院,数字福建中医健康管理大数据研究所,中医健康管理研究人才高地,福建省中医健康管理2011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中医健康状态辨识重点实验室,中医健康状态辨识重点研究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以及4个厅级平台包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级科研实验室3个,福建省高校中医证研究重点实验室1个。拥有四诊信息采集与辨证系统1个,独立的网站1个(http://210.34.64.19),形成四个科研平台:四诊信息采集与规范化研究平台、健康状态辨识与数据研究平台、证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平台和病证规范化与标准化研究平台。

学科注重教学建设,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注重医学生七个领域能力的培养。创建了教学、科研、实践三结合的课程教学创新模式,使单一的中医诊断学课程发展成“中医诊断学、中医误诊学、中医诊断临床模拟训练”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明确学科方向,界定中医诊断学科的内涵与外延,借助系统科学原理方法研究证,提出健康状态新观点,同时围绕着健康状态辨识与健康管理,不断引进相关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技术,培育构建新兴的中医健康管理学科,形成了中医健康认知与状态辨识、中医证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四诊信息采集及标准化研究、中医辨证思维与证素辨证研究等4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各研究方向相互支撑与渗透,逐渐形成更为优化的学科体系,不断促进中医健康管理学科的发展,为中医健康管理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本中心通过建设,其依托的主体学科中医诊断学科整体水平取得了较大的提升,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三五”重点学科验收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中医诊断学科的发展也带动了中医学一级学科整体水平的提升,在2019中国大学中医学学科排行榜中中医学学科位列第十三,为4星级学科,属于中国高水平学科。

5.国际合作交流

2016年8月在安徽合肥举办了“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会上交流了中医健康管理学基础研究与应用的新进展、新理念、新方法、新仪器、新成果;并通过了三个有关健康管理的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标准。2017年6月在安徽合肥举办了“世界中医药大会第三届夏季峰会暨大健康博览会”,大会主题为“聚焦中医药大健康,助力健康中国建设”,聚焦大健康发展,交流中医药理论研究、临床经验、科研成果以及新技术、新疗法。2017年7月在天津召开“金砖国家卫生部长会暨传统医药高级别会议”,会议主题为“加强卫生体系建设,促进实现健康相关的可持续发展目标”。2018 年 11 月在福建福州举办“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健康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探讨中医健康管理的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共享中医健康管理及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2019年 12月在福建福州举办“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健康管理专业委员换届选举会议暨第六次学术年会”,分享交流了中医健康管理学基础研究与应用的新进展、 新理念、新方法、新仪器。

此外,李灿东教授应邀赴美国加州中医药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台湾元培医事科技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台湾中国医药大学张永贤教授到中心就四诊仪器设备进行了经验分享和交流。中医太空舱、电子鼻等参展“第十三届618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中国世界遗产主题文化博览会”等国家级平台,获得广泛好评。

三、可持续发展能力

1.资源集聚能力

本中心是学校直属实体性研究机构和人才培养单位,学校给予较大自主权以促进优势团队聚集、资源共享、团队考核与评价。研究任务实行PI负责制,中心负责监督和指导。中心建立资源共享平台、人事管理平台、科研管理平台、研究生管理平台和财务管理平台五大系统,统一进行中心平台基地资源、人事关系、科研项目、研究生培养、财务与资产的管理。

本中心为世界中联中医健康管理专委会会长单位,有国内外人才聚集优势。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中医药数据中心各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局级重点研究室各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实现四诊客观化、网络安全、生物传感、植物提取、数据管理等技术融合,搭建了中心整体资源调配共享平台。   

以人才凝聚为目标,配套经费及激励机制,充分调动高层人才研发积极性。中心学术委员会根据专业技术瓶颈与难点,确定课题公开招标,立项课题等同厅级。允许团队以科技成果等无形资产作价入 股(最高占股 70%),引入社会资本,创办学科型公司。实行PI团队招生,增加博硕士津贴,设立研究生创新成果奖励。加大横向联合促进产业化,加大合作企业资金投入,用于中心建设。

高层次人才全职聘任岗位薪酬为年薪制,据PI团队年度考核给予奖励,提供科研经费和住房。引进海外高层人才,基础薪酬按应聘者所在国工资 130%发放,聘期内提供 200 平住房。

中心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73、十二五支撑计划等重大科研任务,完成科研任务的过程中,协同单位之间的资源融合、人才交互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释放和提升。

2.持续发展潜力

本中心紧紧围绕我国人民群众在健康管理方面的重大需求,以机制体制改革为重点,以创新能力提升为突破口,整合协同单位在学科、人才、科研等方面的优势资源,经过前期培育,确立了(1)中医健康理论与功能状态测评共性技术研究;(2)中医诊疗设备信息化智能化研究;(3)中医健康大数据管理、服务模式与应用研究3个主攻方向,建立了中心组织管理体系,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技创新、推广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4001澳门老百汇www网址下载中医诊断学科是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会长单位,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诊断学重点学科、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健康状态辨识研究重点研究室、福建省中医健康状态辨识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校中医证研究重点实验室。承担健康状态研究相关的国家级科研项目16项,荣获多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和科研成果奖,出版著作10余部。在中医健康管理、健康状态辨识研究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境内率先建立了“治未病”中医健康状态辨识与干预体系,研制中医健康状态辨识系统,对人体健康状态进行综合评估,并配合制定完善的个性化健康管理及疾病干预方案,目前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协同单位或企业均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或行业内领先、影响力强的骨干单位,参与积极性高,有力弥补了牵头高校在工程创新、产品化、市场化上的不足。通过联络员制度、每季度的议事制度以及不间断的学术讨论及往来,牵头单位和协同单位在各项目工作及人才培养上实现了无缝对接,有效的保障中心项目的开展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具有良好的持续发展潜力。

四、协同创新重大标志性成果

成果一名称:柔性动态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模式

成果类型:改革机制体制

成果介绍:

健全人事管理制度、实行以任务为牵引的人员聘任方式。实行岗位职务聘任制,统一标准、面向全球、公开招聘,分级分类、职责明确,人员融合、交叉创新。实施人员流动不调动的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实行“工资+ 绩效∕奖励”的薪酬模式。

形成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考评与激励机制。实行“年度报告进展+ 聘期目标考核”的长线与短线考评相结合、“团队考核+ 个人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机制;实行专项基金、和岗位激励等激励机制,兼顾效率与公平,充分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

建立面向需求、寓教于研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模式。通过一定的激励机制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并建立了以企业为依托,以创新项目研究为载体,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研究生招生改革机制,设实验班、改革课程方案以及协同单位联合培养、导师互认、学分互认、轮转训练、联合学位授予等人才培养协同机制,实现了人才培养质量与创新能力的同步提升。

成果二名称:人才高地和重点实验室建设

成果类型:建设高水平创新团队和平台

成果介绍:

中共福建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2017年2月授予本中心“福建省第二届企事业人才高地”称号,为福建省医药卫生领域为数不多的人才高地。高地以健康状态辨识为核心,搭建四诊客观化、网络安全、生物传感、数据管理等技术融合的资源共享平台,以中医健康管理研究为聚集点,汇聚各方面人才。中心积极探索人才机制体制的创新,采用高层次人才引进与自主培养相结合的模式,采用PI团队聘任制,以项目带动人才队伍的培养。中心将通过人才高地形成人才聚集效应,吸引越来越多中医健康管理相关的高层次人才进入团队工作,为中医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中心建设的福建省中医健康状态辨识重点实验室是以中医健康状态研究为核心的中医学基础科研实验室,拥有分子生物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科研实验室;四诊资料标准化采集实验室、证素辨证和数据挖掘技术实验室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级科研实验室。2016年,结合2011协同创新项目与浙江大学合作建设中医状态辨识细胞传感器实验室和中医可穿戴诊疗设备实验室,项目得到福建省财政160万元资助。在提升科研水平、重视人才培养、促进对外开放和交流、积极开展科研成果转化,实验室的学术影响力、科研综合实力和人才凝聚力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提升,在重点实验室考评中取得良好成绩。

成果三名称:《中医状态学》

成果类型:完成重大科研任务和理论研究

成果介绍:

《中医状态学》是基于中医基础理论并学习借鉴融合了现代科学原理和方法,对健康状态认知理论及方法进行了全面研究,提出以整体观、恒动观为指导的健康状态学说,建立了以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的健康状态参数表征体系,研发了人体健康状态识别与干预评价系统,为治未病工程和中医健康产业提供理论和方法学依据。该理论研究从中医健康认知与状态理论等七个方面,阐释“中医状态学”这一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体整体或局部特定阶段生命活动的态势、特征和变化规律的学问。提出维护健康的关键是对生命全过程健康状态的把握,倡导立足于大公共卫生、大健康的背景,结合中医诊疗思维模式、系统科学、生物工程、计算机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理论和技术,实现对人体状态进行实时动态个性化的把握,为健康管理和预警提供可靠的依据。

成果四名称:中医健康管理太空舱

成果类型: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

成果介绍:

中医健康管理太空舱通过集合舌面信息采集、脉像信息采集、声音采集、问诊等多源异构数据,进行后台智能处理,分析得出个体健康状态,生成状态报告并全面解析健康状态、提供风险预警、自助方案及他助方案,实现了对人体健康状态实时、动态、整体地把握。中医太空舱具有可重复、可测量、可评价、全覆盖四大特点,提供广覆盖、低成本、高质量的健康管理,实现全方位、生命全周期的健康服务,是一个集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智能中医“治未病”诊疗设备,实现了中医健康体检的可测量、可预警、可干预、可评价,推动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落地。目前主要面向大型医院及机构,截至目前中医太空舱已在福建省第三人民医院上线并运行,受邀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故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宣介会,引起业界的热烈反响。